佳作欣赏 | 徽州之源 自在绩溪
2021-09-28 11:04:19
安徽省绩溪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评为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徽墨之乡,素有“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之美誉。 近日,由中国摄影报社、绩溪县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宣城市摄影家协会协办的“徽州之源·自在绩溪”全国摄影作品展入展作品公布,本期推出入展作品欣赏,以飨影友。

 

秋色古城韵 葛俊 摄

 

天空的云彩在阳光照耀下泛着金光,远山薄雾迷蒙、重峦叠嶂,一湾江水绕城而过,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城市山水图。画面构图得当,后期处理也比较到位,形象地交代了绩溪的生态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其历史底蕴。——李晓红(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古村喜事 林祖贤 摄

 

绩溪北站交通枢纽 李玉龙 摄

 

络绎不绝 孙继生 摄

 

龙游山村 童艳芬 摄

 

高铁驶进古村落 周晓瑾 摄

 

春到梅干岭 戴骅骅 摄

 

锦绣山川 李晓潇 摄

 

秋到鸳鸯来 袁宙 摄

 

菊乡满园 刘诚燃 摄

 

祭社 陈冰 摄

 

湖村晨雾 张鹭 摄

 

传播徽剧 潘永舟 摄

 

历史的天空 朱吉鑫 摄

 

一品锅 吴新华 摄

 

■ 闲话大展

形质兼美 才能相得益彰

 

形式与内容相适应被认为是文艺作品呈现的一个重要法则,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则赋予作品美感和表现力,是展现主题、凸显创作者思想情感的放大器。摄影也不例外。尤其当照片面对专业评委时,形式或内容的不匹配或者不平衡,会直接影响评审结果。

  

摄影的题材内容千变万化,其呈现方式也是极为丰富的。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者不仅要学会选择拍摄对象,更要学会选择表现形式、拍摄手法,从而使照片达到和谐的境地。这种选择不仅要注重摄影技术的应用可能,更要注重拍摄主题、被摄对象特征与拍摄手法、画面形式之间的匹配。比如,拍摄抗疫题材重在表现人们众志成城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捕捉人物动作、神态的细节就更有利于展现主题。而当你发现单幅画面的信息量不足以支撑表达一个主题的时候,可以考虑专题的形式,满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多方位、立体化记录的需要。

 

不同的题材、主题,有不同的拍法。比如同是拍摄人像,表现少女常常选择高调、柔光,就是因为高调的明净、柔光的温馨正好与少女的清纯、温柔气质一致;而表现风烛残年的老人,常选用低调或粗颗粒,也是因为低调的沉闷、粗颗粒的生硬,正好与老人的沧桑、成熟相一致。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拍摄对象和想要呈现的情绪氛围来选取适当的表现方法。中式古典建筑讲究平稳、工整和秩序,本身就具有“四平八稳”的形式美,特别适合采用对称、方正的摄影构图,采用平拍的视角,使画面获得平和、均衡的视觉效果。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有现代感、设计感,可以依据其造型大胆尝试斜线构图或曲线构图,采用仰拍或俯拍的角度,突出建筑的纵深透视,加强空间感、立体感。同样是拍一座山,若是表现山峰的高耸壮美,那么等待落日时分、霞光照亮山头的时刻更能提升表现形式。若是表现山峰的神秘险峻,那么暴风雨来临之前、乌云蔽日的冷色调氛围更符合这种意境。

 

随着互联网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摄影器材技术持续进步,新的拍摄方式和呈现方式不断涌现,包括航拍摄影、水下摄影、360度全景摄影、4k显微摄影等屡见不鲜,由此产生了更多平时难以企及的画面、许多震撼人心的“大片”。但摄影不是单纯的“炫技”,正如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所指出的:“艺术家必须有话可说,因为对形式的掌握并不是他的目的,而将形式服务于内在意蕴才是他的任务。” 用内容打动人,用形式吸引人,实现摄影题材与呈现形式的和谐统一,形质兼美、相得益彰,这样的摄影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文/胡莹莹)

(转自:安徽省摄影家协会